国家知识产权局:2021年通报4批非正常专利申请81.5万件,打击恶意...
阅读:39
来源: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8552908052339266&wfr=spider&for=pc
作者:中国长安网
记者今天(8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一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全面加强。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全国31个省(区、市)均计划制定地方纲要或实施意见等落实强国建设纲要的配套政策,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以及新疆等15个省(区、市)已印发实施“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做好新修改的专利法实施工作。
制定发布《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办法》,并分别受理首批行政裁决案件。
发布《商标审查审理指南》,推进商标法修改调研论证并形成草案的初稿。
拟定地理标志立法框架和主要内容。
山西、辽宁、上海、山东、湖北等地加强知识产权综合立法,出台地方知识产权保护条例。
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切实强化。
积极加强协同配合,推动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
按照中央督查检查考核计划,会同中宣部、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检查考核。
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
会同公安部印发《关于加强协作配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
会同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意见》。
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的指导意见》。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深化。
推进中央和地方知识产权事权划分改革并形成初步方案。
健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出6方面16项改革举措。
今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展打击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专项整治,2021年累计向地方通报4批次81.5万件非正常专利申请,前3批撤回率达93.1%;累计打击恶意商标注册申请37.6万件。
同时,今年8月至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赴有关地方开展了规范专利申请行为专项调研,推动政策落实和措施见效。
年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严厉打击无资质专利代理机构从事非正常申请行为,推进各地处罚近200家无资质代理机构,罚没款超千万元,单笔最高罚没达到104万元。
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和竞争稳步推进。
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取得决定性进展。
成功推动人民币作为PCT相关国际费用的定价和结算货币。
推动中文成为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工作语言。
有序落实中美知识产权相关协议。
参与完成RCEP自贸协定知识产权章节谈判。
落实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244个中欧地理标志实现互认互保。
有力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
加强事关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保护,完成首例外资并购中的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安全审查。
加快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建设,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达到22个,各中心累计处理各类指导咨询案件480余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