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 “重庆路径” 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阅读:39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584618187133047&wfr=spider&for=pc 作者:央广网
央广网重庆11月2日消息(记者陈静 实习生陈永乐)近年来,重庆以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为牵引,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重庆路径”,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0月31日—11月1日,“知识产权新闻发布地方行活动”来到重庆,来自15家中央主要媒体和市属媒体记者一同走进重庆的地理标志产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等重点领域,探寻知识产权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聚焦重点产业领域 重庆近三年专利产品备案3442件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西部地区各省份有效发明专利量达49.3万件,同比增长16.7%;有效注册商标量达661.3万件,同比增长10.5%;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931个,批准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2389件,分别占全国的38.8%和33.3%。
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证书展示(央广网记者 陈静 摄)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何大伟介绍,近年来,重庆市以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为牵引,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重庆路径”,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知识产权和产业融合方面,重庆市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专利导航和分析评议,为产业强链补链、引智发展提供支持。
据悉,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加强关键核心高价值专利布局,近三年,重庆立项支持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86个,累计支持经费4300万元。
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开展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全市专利产品备案3442件。
创新“权益约定”模式 探索专利“先使用后付费” 如何让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密钥”。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重庆大学深谙其道。
10月31日,媒体一行走进重庆大学的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了解到其矿山灾害智能监测预警技术与装备项目正在洽谈以“权益约定”模式转让,让专利技术在企业中实现“先使用后付费”,解决科研团队的后顾之忧。
“所谓‘权益约定’模式,是指学校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后,通过协议约定未来收益比例等方式,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赋予科研人员。
”重庆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副教授蒲源源介绍,在这种模式下,学校教师如有创业打算,不用再先向学校交纳资源占用费,可以等成功转化后再交纳这笔费用,从而减轻科研人员转化和企业使用科技成果的资金压力,激发创新活力和潜能。
据了解,2018年,重庆大学颁布实施了《重庆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
对于允许转让的科技成果,学校经评估并收取一定比例资源占用费后,将成果所有权让渡给完成人或赋予完成人长期使用权,由完成人自主实施转化,这便是“权益让渡”。
重大-来福智能精密传动研究院负责人介绍科研成果(央广网发 陈永乐 摄) 2024年,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重庆大学在对这一办法进行了修订,新推出了“权益约定”模式。
与“权益让渡”相比,“权益约定”更加灵活,加上学校技术经理人队伍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有效激发了学校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性,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和成果转化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据悉,重庆大学今年已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1.22亿元。
下一步,该校还将通过重塑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升级环重庆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等措施,探索全新的校-企-政合作共赢模式,营造良好创业氛围,联动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
江津花椒品牌价值已达64.04亿元 重庆江津花椒历史悠久,椒香浓郁,既获评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又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江津的一块“金字招牌”。
在江津区各大花椒基地,漫山遍野的青花椒挂满枝头,连空气中也浸润了花椒的香味。
江津花椒工程技术创新中心里的实验室(央广网记者 陈静 摄) 走进全国首个花椒博物馆,除了直观了解花椒的发展历史,媒体记者们更是被花椒精油、花椒面膜、花椒香皂、花椒啤酒等各式花椒相关产品吸引。
“我们不仅构建全产业标准体系,也在壮大加工生产体系,已建成国内花椒加工行业生产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技术设备最先进、综合实力最强的加工生产体系。
”江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现有花椒加工业生产线41条,冷链仓储保鲜设施5.3万余立方米,村级青花椒集中烘烤点5个,花椒初加工转化率达到99%。
开发食品、保健、医药、化工等4个系列52个产品,花椒香水、本草驱蚊水、洗面奶、面膜、香皂、啤酒等新产品成功试产。
江津花椒啤酒(央广网记者 陈静 摄) 近年来,江津区知识产权局聚焦江津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了17家企业使用地标专用标识,和148件企业商标、39项企业专利深度融合的品牌矩阵。
推动制定了9项花椒标准,完善了标准体系,推广了标准化生产,并且常态化组织检验检测,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同时,还加大了对用标行为的“双随机”抽查力度,开展了部门联动的专项保护行动,形成保护合力,净化市场环境。
目前,江津花椒品牌价值已达64.04亿元。
深蓝汽车将知识产权管理深度融入科技创新体系 深蓝汽车是中国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品牌之一,是一家兼有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企业。
“有颜有实力,科技新主流。
”走进重庆深蓝汽车展厅,大家对这款汽车最直观的评价。
深蓝汽车展厅里正在进行直播(央广网发 陈永乐 摄) 据了解,深蓝汽车将知识产权管理深度融入科技创新体系,打造“6+1”知识产权全链条管理体系,以技术及市场规划为指引,能力及体系为基础,深入技术挖掘及策划,持续夯实布局基础,通过运营实现价值变现,同步保障风险可控。
深蓝累计申请专利3660件,其中发明2325件,发明专利占比超过66%,2023和2024年年度专利申请量均超过1000件。
累计授权专利1600余项,打造了深蓝超级增程、智能化等技术标签,构建了原力超集电驱、原力智能增程、金钟罩电池三大核心技术群。
其中,原力超集电驱和智能增程专利申请量超过600项,获得了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银奖和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全球首创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单个技术布局专利超过50项,荣获“2023全球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奖”,有效解决了低温环境下电池性能衰减的难题,打破了“新能源车开不过山海关”魔咒。
重庆多部门协作 推动知识产权“大运营”格局 据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何大伟介绍,重庆是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一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为推进知识产权与产业深度融合,市知识产权局与市经信委、科技局等部门密切协作,构建了经信、科技、教育、金融等部门共同推动的知识产权“大运营”格局。
同时,重庆出台《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专利转化运用若干措施》《重庆市专利公开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支持措施。
重庆小面博览馆展示了多种产品(央广网记者 陈静 摄) “我们还会积极实施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升行动。
”何大伟表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重庆推动实施了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立项支持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促进项目、中小企业专利转化承接项目、重点企业知识产权辅导项目和运营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并启动了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工作。
目前,重庆市构建了以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服务机构为支撑的“1+N”运营服务载体,为创新主体提供“一站式”便捷高效服务。
与此同时,重庆正在加快知识产权运用数字化改革进程,推进落实川渝知识产权合作是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实际行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
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 v.title }}
{{ v.description||(cleanHtml(v.content)).substr(0,100)+'···' }}
你可能感兴趣
推荐阅读 更多>
推荐商标

{{ v.name }}

{{ v.cls }}类

立即购买 联系客服